互联网金融安全亟待保护

2016年11月28日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主办的“新科技新监管新金融”互联网金融沙龙上,互联网金融安全成为热议话题。记者获悉,“黑科技”有望成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安全的“铁将军”。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指出,“今年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开启实用化的元年,金融机构开始向用户大规模投放智能识别应用。美国银行和大通银行今年开始全面支持指纹认证功能,富国银行则推出的眼纹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硬件环境已具备,前置摄像头、指纹识别和录音设备正成为手机标配。华为最新上市的手机,金融安全就是其一大卖点,既有虹膜识别功能,也有指纹识别、录音功能。”

  多生物特征识别,将延展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目前,民生银行推出用指纹虹膜进行消费,招商银行使用VTM进行刷脸无卡取现……业内人士称,智能识别技术将与智能理财机器人一起引领下一个“智能金融时代”,其中后者将成为做决策时的金融助手,前者会成为支付、交易等多个环节的保障。

  记者注意到,为了防范风险,互联网金融几大巨头无一例外的都在紧密围绕客户和大量小微做支付、做交易,获取数据,都在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资产风控平台,将数据变现为信用体系,用完整严密量化的小微信用体系掌握资产定价权利,成为优质资产工厂。业内专家认为,资产资金的一个入口就在于谁掌握了小微的信用体系,谁就掌握了资金入口和资产端的构造。

  不过,专家认为,这种调查也会存在法律问题,法律的缺失也是威胁互联网金融安全的重要原因。东南大学王桥教授指出,互联网金融或电子商务平台不能无休止地调查客户隐私,把客户所有的事情都搞透明化,“未来的大数据调查一定要保护所有客户隐私,同时又能把所需要信息调查清楚,这也是九游平台,(中国)官方网站所要关注的法律边界的问题。”

来源(南报网) 作者(佚名)

泰和集团(www.blessedhandshome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