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少爷肉夹馍”融资1150万美金,为资本寒冬注入暖流,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内餐饮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标志餐企业或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过去两年,“西少爷”在产品与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打磨出一套标准化模式,确立了市场定位。此次融资,其将展开大规模连锁扩容,志在全球范围开设上万家门店。顺应国家经济、市场需求,中国餐饮放眼全球、树立品牌势头已启。
走出“寒冬”:抓住人性核心诉求
“资本寒冬”是今年创业圈的热点词,而企业倒闭、资本寒冬的背后是什么?有些餐企或许忘记了食物是来满足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仅当作了挣钱的工具,商机出现,就急于投资扩张,结果产能过剩。有些企业全力搞营销,忽略了产品本身,结果顾客流失,关店一家接一家。市场不会长时间眷顾投机者,资本的理性回归,让一大批蜂拥而起的新概念餐饮迅速跌落。
寒冬之下,“西少爷肉夹馍”两年十五家店,速度不快,但稳健前行,并且实现各店全面盈利,B轮融资超千万美金,准备全国乃至全球扩店,欲与国际品牌并行于市场。
两年多的时间,产品和服务是西少爷最为倾注的,将“通过提供健康、美味、便捷的食物,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作为企业使命,产品标准极致化,服务反馈考核化,辅之“试吃”营销、专业化运营,大道至简,顺应大众需求,把握住了企业生存的根本,自然最后就创造了真正的市场机遇。
肉夹馍,本是西北地域小吃,过去的经营,多为街市小店。
而当肉夹馍遇上连锁餐饮,就变成了快节奏生活的便捷餐食。西少爷的创始人出身BAT工程师,编程中领会新科技下物与物的逻辑:当把一个微小的程序打磨成精品之后,在互联网上口碑传递,便会迅速应用到大批电脑中。如果把这个效应用在餐饮上,打造一个精湛的品类,也可以在全市场迅速铺开。
西少爷创始人对肉夹馍制作技术反复调试、提炼,耗费几千斤面肉料,历时半年多,研制出对准大众口味、讲究健康品质的配方。并且根据定期的试吃、体验反馈,配方“快速迭代、灵敏开发”,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在西少爷吃到的肉夹馍可能就是两天前的配方。正是不断把用户需求赋之产品,不断刺激用户兴奋点,西少爷肉夹馍便成了大众偏爱的餐食品牌。
每个肉夹馍要经过十几道精细、标准的工序,尺寸误差不超过3毫米;高蛋白面粉误差不超过3克;面饼烤制温度误差不超过2℃,烤制时间误差不超过5秒;冷饮、热饮温度误差不超过1℃;餐具材质婴儿级,用餐纸巾原浆无漂白……各类标准数字化、精细化,目的就是让用户拿到产品后感受到的是极致化的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何西少爷门店总有长龙排队,回购率高达84%的原因。
为管理好口碑,西少爷开创了一套用户意见KPI考核体系,每位用户在微信支付10分钟后会接到对该店服务做出评价的邀请,这样每月收到上千条反馈,即是对店面团队最重要的KPI考核。区别于传统餐饮,营业额从未列入西少爷店长的KPI清单,以CEO孟兵的话“做好产品和服务自然有客来,九游平台,(中国)官方网站不赚牺牲产品服务得来的‘效益’。”在大众点评网上,西少爷的15家店长期保持在4颗星以上。
全球扩容:更需打造硬实力
目前,中国餐饮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市值只有10亿多美元,与数百亿的百胜、上千亿的麦当劳相比有较大一段差距,中国餐企尚有较大价值待开发,尚有很大空间以施展。
国内餐饮已经越过土豪奢消的存在阶段,整体消费升级,健康、品位、个性化更得到青睐,而且市场品类繁多,替代品富余,专注在一个品牌上的选择越来越少。
这已不是“一个百年配方打天下”的时代。产品研发体系、消费调研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线上线下渠道建设体系,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品牌建设维护体系等等,构成了一个完整餐企的六大动脉,也是与全球餐企拼实力的基本功。
餐饮寒冬2016,西少爷开店并不多,韬光养晦、高筑墙广积粮是这一年的主要任务,根据目前已建的各大生产及管理体系,CEO孟兵表示已足够支撑200家店,稍加优化,千家店没有问题。
麦当劳从第1家门店到全球3万家门店,用时80多年,已成为创业的经典。但此时非彼时,时过境迁后,新进品牌西少爷有了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此次领投西少爷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提出,5年内实现全球1万家店。作为一个可解决现代人核心诉求的餐食,西少爷肉夹馍是有机会的,作为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饮食品类,西少爷肉夹馍是有空间的。
2013年起,中央政府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大力扶持创业创新。中国企业发展海外市场,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进程,更是与国家战略的结合。
2014年,商务部提出意见,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大众化餐饮占全国餐饮市场85%以上,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将“中华烹饪”推向世界。
这将是时间与空间的赛跑,西少爷已整装待发,孟兵表示,餐饮的背后是文化,国家崛起,西少爷担当着一种使命——将中华饮食文化惠及全球,对此,西少爷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