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3.8亿千瓦,风电装机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以上,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500万千瓦,地热供暖利用总量4200万吨标准煤。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替代煤炭的主要能源,对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保尔森基金会的中国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认为,当前,我国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量正在削减,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良好。
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推动能源转型变革,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如果包括核能在内,中国的目标是截至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和20%,也就是说,到2020年至少拥有110吉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和210吉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来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69%;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9.4%。2017年6月,中国的光伏太阳能电装机容量突破了100吉瓦,成为又一里程碑。
侯安德表示,按照某些指标衡量,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显然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2015年超过了德国,截至2016年底达到77吉瓦。2016年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4吉瓦,比除了日本、德国和美国三国外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中国目前的太阳能发电能力是全世界15年前的30倍以上。同样,在风力发电方面,中国2016年达到了148吉瓦的装机容量。在水力发电方面,中国的装机容量超过300吉瓦,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巴西(100吉瓦)。包括出口在内,中国也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此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占据技术领先地位:太阳能龙头企业生产的高品质太阳能电池板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标准。例如,天合光能公司在2016年创造了新的单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并网难题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侯安德认为,并网难题是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电力市场不发达以及跨省送电存在管理障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往往被“弃用”而浪费。例如,2016年中国弃风限电率高达17%,相比之下,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德国则不到1%。国内一些省份弃风限电更为严重:甘肃2016年弃风限电率高达43%,吉林也高达30%。
“虽然中国多风的西北省份与人口众多的沿海地区之间距离遥远,但即使是像河北这样人口稠密的省份,弃风弃光限电问题还是很严重。”侯安德说。大多数电力专家认为,弃风弃光限电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策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尔·戴维森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具体的电力改革措施,即在更广泛的地区共享可再生能源,可以消除中国东北部的弃风弃光现象,而无需新增输电能力。同样,2016年保尔森基金会发布报告,提议在中国的京津冀地区试点区域性电力现货市场,帮助河北的风电送往附近的北京地区。
依托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越来越高。近5年,全球风电设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分别下降了20%和80%,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和化石能源竞争的能力。
科技进步使得水能、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越来越深入走进九游平台,(中国)官方网站的生活。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最终靠的是经济性和竞争力。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和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发展和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市场竞争力。
解决弃风弃光问题要从根源入手。一方面,提升电力就地消纳率,鼓励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应用模式创新;另一方面,提高跨区域输电能力,将富余电力输向全国。应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清洁能源优先发电计划,实施重点水电跨省区消纳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水火、风火等替代发电市场化交易,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和在更大范围内的消纳。
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对此,侯安德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投入,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当前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已越过峰值,呈现下降趋势。非化石能源在中国已进入商业化规模发展阶段,单位成本迅速下降。在推进国内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同时,中国积极向外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惠及了很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