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混战

2015年8月24日

  ● 7月,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今年上半年启动经贸摩擦应对工作以来,已经累计发布了反倾销、技术性壁垒、产品安全等方面的预警信息500多次

  ● 当各国经济纷纷陷入通缩环境,出口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就会自然上升,大家都想方设法地遏制对方出口,进而占有对方的市场,就会给对方国家的企业带来压力

  与经济周期的波动相同,全球的贸易战争似乎也陷入了周期性的循环之中。在如今全球经济普遍低迷,全球产能过剩的环境下,欧洲、日本、东南亚、东欧各国都需要最大程度地保护本国生产企业,捍卫自己的国际市场,甚至是打压他国出口产品。

  于是乎,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又再次复苏。全世界各个国家都纷纷高举反倾销的大旗,不仅中国受到来自欧美市场的攻击,美国和欧盟之间也心生裂隙,新兴市场国家之间也互不相让。全球贸易“混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而在贸易战的硝烟弥漫下,当前愈演愈烈的“货币战”对全球“贸易战”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在美元一枝独秀强势上扬之时,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汇率则不断创出历史新低,呈现一种竞相贬值的态势。

  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早在1822年贸易自由主义措施首次被引入大英帝国前后,贸易保护主义就一直是国际经贸往来中的主题。而在金融和经济危机期间,贸易保护主义更容易滋生。

  回顾历史,最初的重大国际贸易冲突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西方各国为了转嫁危机,纷纷采取货币贬值、外汇管制、出口补贴等保护主义政策,结果导致严重的贸易战。

  而在如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环境下,这场“贸易战”的周期还远未结束。“然而,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双反”调查复指中国

  对中国各行业的出口企业而言,近期接踵而来的“双反”调查令人疲于应对,其处境可谓是“四面楚歌”。然而,各种各样的“反倾销”调查都是各国行使贸易保护的手段

  美商务部于8月18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巴西、印度等8个国家的冷轧钢板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根据调查日程,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拟于9月11日前做出损害初裁,美商务部将于10月21日和2016年1月4日前分别做出补贴和倾销初裁。

  近来,美国频繁针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只是其中的一例。8月12日,美国商务部对华聚酯薄膜作出反倾销行政复审初裁,确定76.72%的反倾销税。在此之前,美国商务部对华圆锥滚子轴承作出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立案调查,调查期为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

  此外,美国商务部还宣布,应美国制冷剂生产商的申诉,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氢氟烃(HFC)制冷剂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商务部表示,美国氢氟烃联盟声称,中国生产商以不公平的低价出售制冷剂,对美国产业造成损害,倾销幅度为111.2%-300.3%。

  短短几日,美国频频对中国多个出口行业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而美国绝不是惟一一个在近期加大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或地区。8月14日,欧盟又提高了对中国光伏玻璃的反倾销税,从此前的最高38.4%上调至最高达75.4%,上调了近一倍。

  而就在此前一周,欧盟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以远超底线的价格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对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开征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6个月,反倾销税率为17.1%至38.4%。

  欧盟执委会在2014年决定征收0.4%-36.1%的反倾销税,而此前制造商团体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EU ProSun)提出投诉。去年11月,以行业领导者德国GMB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要求欧盟执委会重启调查,称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玻璃仍在进入欧盟,且价格没有提高。

  而除了欧美这两大传统“根据地”之外,印度也发起了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7月21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其国内产业申请,决定对自中国、欧盟、肯尼亚、巴基斯坦、伊朗、乌克兰和美国进口的纯碱发起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另外,应全印度玻璃制造商联合会的申请,印度对原产于中国、欧盟、肯尼亚、伊朗、巴基斯坦、乌克兰和美国的碳酸钠进行反倾销期中复审立案调查。

  8月6日,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接受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维生素C作出的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结果,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税率为3.74美元/千克。

  同日,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由于印度商工部于2015年7月22日对原产于中国的粘胶短纤维(除竹纤维外)启动了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因此决定将上述反倾销措施延长一年,至2016年7月25日。

  此外,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8月4日发布公告,应其国内产业申请,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聚丙烯薄膜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尽管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的案件数量及涉案金额出现了双降,但未来形势依然不容乐观。7月,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今年上半年启动经贸摩擦应对工作以来,已经累计发布了反倾销、技术性壁垒、产品安全等方面的预警信息500多次。

  而“中国制造”产品面临的挑战还远未结束。哥伦比亚对华发起瓷砖反倾销调查、巴基斯坦对华涤纶短纤维发起反倾销调查、马来西亚对华冷轧不锈钢板进行反倾销调查、墨西哥对华墙砖和地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各式各样的“反倾销”调查接踵而来。

  对中国各行业的出口企业而言,近期的处境的确算得上是“四面楚歌”。“很多时候一些国家都是以反倾销调查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罢了。”梅新育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美国高举贸易大棒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产品出口国内需大幅下降,出现产能过剩,因此会更依赖出口市场,一定幅度的降价以求薄利多销会成为普遍现象。而从进口国的角度来看,在国内需求同样出现快速下滑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护本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及利润也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

  其实,不仅是中国面临着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个行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样在不断加剧。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更是在今年不停地对其贸易对象发起各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除了其最大的贸易对象中国之外,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同样“火力全开”。美国国际贸易法庭8月6日裁定不能撤销美国商务部针对越南虾出口商制定的反倾销贸易关税。越南虾出口商曾寄望于美国方面维持原先的关税标准,而新关税标准是以往的6倍。

  8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巴西、印度、韩国、俄罗斯进口的冷轧钢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同时,美国商务部对从日本、荷兰以及英国进口的冷轧钢板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7月21日,美国钢管生产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求,对韩国、墨西哥、土耳其产钢管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生产企业表示,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等进口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后,价格比当地便宜,因此存在反倾销嫌疑。当地企业主张的反倾销率高达79.8%。

  而美国和欧盟这两个最大的发达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正在不断升级。5月,欧盟执行机构宣布了一系列提议,旨在加大对欧洲初创企业的投资力度、协调版权规划,并简化针对在欧盟内部跨境出售产品或发送数据公司的监管规定。

  这项欧洲数字战略新计划触到了那些在欧洲有业务的美国科技公司的痛处,因为该计划提议欧盟研究针对Google和Facebook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新监管框架。根据这项计划,欧盟还将对亚马逊等互联网电商公司是否限制了跨境贸易的问题展开调查。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科技公司准备反对欧盟提出的打造其他公司与互联网巨头公平竞争环境的计划,称该计划可能会令欧盟走上保护主义和审查之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委员会负责人加菲尔德(Dean Garfield)表示,施加监管障碍对欧洲而言将是一项重大失误,将对跨大西洋的贸易和投资造成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同“自家后院”的贸易摩擦也闹得如火如荼。不久之前,加拿大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了请求,希望每年对一系列美国出口商品征收24.7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

  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争端源自肉类标签问题。按照美国2008年通过的一项法案,所有进口肉类必须在注明原产地之外,还注明牲畜的饲养地和宰杀地。不过,加拿大和墨西哥反对这种规定,认为两国的肉类出口商将承担额外成本,同时美国也在向消费者暗示国产牛肉更加安全。

  另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墨西哥也计划对美国出口商品采取报复措施,总规模可能达到6.53亿美元。若果真如此,美国在北美贸易区将面临每年30亿美元的惩罚性措施。

  而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不仅在肉类产品进出口上有摩擦。此前,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恢复对墨西哥进口食糖的反倾销以及反补贴调查。而不少人认为美国的这一举动是为了回应年初墨西哥蔗糖联盟要求经济部对从美国高果糖以及用于制甜味剂的黄玉米进行反倾销调查。

  “贸易战的升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兴盛切切实实地反映出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有多么糟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产品出口国内需大幅下降,出现产能过剩,因此会更依赖出口市场,一定幅度的降价以求薄利多销会成为普遍现象。而从进口国的角度来看,在国内需求同样出现快速下滑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护本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及利润也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

  在孙立坚看来,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泛滥的钢铁贸易摩擦就是典型的这种“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供需不匹配。

  强势美元火上浇油

  从2014年以来,美元开始重回强势,而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南美及亚太地区多数国家货币不断大幅贬值的情势下,美元的升值对其外贸的负面影响尤为凸显

  “贸易战频发是通缩经济环境下一种极为典型的现象。”梅新育表示,“当前各国货币竞相贬值,货币战将进一步加剧各国间贸易摩擦的频发,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其实,美国之所以在今年频频向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多个国家发动反倾销调查,而且力度和广度之大令人侧目,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首要的发酵剂就是美元的强势回归。”孙立坚指出,“从2014年以来,美元开始重回强势,而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南美及亚太地区多数国家货币不断大幅贬值的情势下,美元的升值对其外贸的负面影响尤为凸显。”

  美元指数在2014年一年的升值幅度达到12.5%,这一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元年”。今年年初至今,美元指数的升值幅度已经接近8%,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美元指数的涨幅很有可能会超过2014年。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对美国的持续升值提出警告,美元进一步升值可能大幅削弱美国的增长,并冲击新兴市场。

  在对美国经济健康状况的一项审查中,IMF重申,它建议美联储将提高利率的举动推迟到明年,部分是因为提高利率可能导致美元再次升值,这会让全球陷入动荡。美联储主席耶伦也在日前表示,过去一年美元升值幅度很可观;美元升值是影响经济前景的一个因素。而耶伦的这一言论被不少市场人士解读为美联储在9月份正式启动加息的可能大大降低了。

  与此同时,南美各国货币以及亚洲地区的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等都在不断地贬值,并接二连三地创出历史新低。而且,全球的通缩阴影同样导致了澳元、新西兰元、加拿大元等传统商品货币纷纷进入贬值通道。

  尽管人民币并未在这一轮的货币贬值潮中加入竞相贬值的大军,然而作为出口贸易大国的中国却依旧被卷入“贸易战”中,成为了各国发动反倾销调查的众矢之的。更是引发了美国国内不少企业及政客的过激反应。

  善于煽动汇率问题的老手、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日前称,“多年来,中国玩弄规则,操纵人民币汇率,使美国工人无路可走。中国政府非但没有改变这种做法,似乎还在变本加厉”。

  而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罗伯特·波特曼则表示,人民币贬值“残酷地提醒美国,中国不肯按游戏规则行事的时候,美国不能坐视不理,因为美国承受不起”。

  然而事实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5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5.38%。2015年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在双向浮动的同时保持了基本稳定。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136元,比上年末升值54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09%。

  “而除了美元强势升值的压力之外,美国2016年的总统大选自然也是美国国会两党对汇率及外贸极为在意的一大原因。”梅新育表示。其实,就业数据这一指标不仅是美联储改变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更是美国政党争取民意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在选举大战已经开打并将逐渐进入白热化的情势下,就业市场的状况和就业数据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贸易谈判愈加艰难

  在贸易战逐渐升温的时期,无论是TTIP还是TTP谈判都遭遇“难产”。而在WTO规则内解决贸易问题,似乎都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美国当前这种四处发动贸易反倾销调查的举动,以及各个国家之间贸易摩擦急剧升温的态势,无疑也加剧了正在进行中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难度。

  在当前美欧之间贸易摩擦频频的情况下,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谈判可谓处境艰难。从2013年6月美国提出这一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来,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彼此间的谈判也已经进行了十轮,但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艰难的谈判令美国和欧盟意识到,按照目前的设想谈成一个“真正重量级”的自贸协定是不可能的。欧盟率先做出改变,7月8日欧盟立法机构正式统一了对美谈判立场,终结了此前纷繁芜杂的意见分歧。

  在欧盟最新的谈判立场中,有两个观点最为关键。其一是美国必须为欧盟公司打开美国市场准入门槛,维护欧盟标准;其二,用新的司法体系代替此前引起巨大争议的投资者起诉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然而,美国代表团对此却表现得意兴阑珊。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佚名)

泰和集团(www.blessedhandshome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