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金融时报 | 作者:佚名 | 2016年6月20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国际贸易融资既是推动外贸增长的引擎、引领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的抓手,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及业务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依然面临着经营体制不顺、产品结构单一、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力、风险评估管理与贸易融资特点不匹配等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国际经验,调整经营策略、加快体制机制和产品创新、完善贸易融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问题

  (一)产品创新滞后,融资品种单一。目前国际贸易结算的非单证化趋势显著,而国内银行的贸易融资大都集中于信用证项下融资产品,对于汇款结算的配套融资风险难以把控,品种也相对较少,大量贸易融资需求未能满足。也就是说,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仍以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供应链融资也主要集中于单一环节,整合化服务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贸易链中货物及资金流动数据实时传递和动态分析的信息技术平台,尚处于初建阶段,难以将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充分匹配。

  (二)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到位,部分贸易融资业务存在“脱实向虚”的风险。目前贸易业务发展中,存在部分企业构造虚假贸易背景或人为增加交易环节或次数,使得贸易融资超过或背离真实交易。但受限于目前的调查管理手段,银行普遍反映,对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的难度较大,往往仅能停留在表面真实性审核。部分企业骗取银行资金的做法是在获取银行贸易融资后直接将税务发票作废或者注销;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外部监管机构出具的证明性单据虽能够较为有效地佐证交易真实性,但却无法规避重复融资的风险。如果企业将虚假贸易融资得到的资金变相挪用于民间借贷、投资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将使银行信贷资产面临较大风险。近两年相继发生的“青岛港”事件、钢贸圈融资、大宗商品融资等多起以贸易融资之名的骗贷案件,使多家银行深受其害。

  (三)缺乏相对独立的专业化审批机制,条线化控制较弱。虽然目前国内部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已成功设立了单证中心,对部分或全部贸易融资业务实行后台集中操作,解决了业务操作标准化、防范操作风险的问题,但对贸易融资业务涉及的授信审批与授信后管理还较为粗放,尚未对业务涉及的产品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国别风险等实行全行统一并相对独立的专业化审批机制。多数银行还是由各地经营单位按权限自主审批,总行对贸易融资业务授信审批方面条线化控制较弱,在风险管控方面无实质性手段,尚未在全行层面上形成有效制约的内部业务流程。
123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泰和集团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