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少爷肉夹馍”融资1150万美金,为资本寒冬注入暖流,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内餐饮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标志餐企业或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过去两年,“西少爷”在产品与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打磨出一套标准化模式,确立了市场定位。此次融资,其将展开大规模连锁扩容,志在全球范围开设上万家门店。顺应国家经济、市场需求,中国餐饮放眼全球、树立品牌势头已启。
走出“寒冬”:抓住人性核心诉求
“资本寒冬”是今年创业圈的热点词,而企业倒闭、资本寒冬的背后是什么?有些餐企或许忘记了食物是来满足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仅当作了挣钱的工具,商机出现,就急于投资扩张,结果产能过剩。有些企业全力搞营销,忽略了产品本身,结果顾客流失,关店一家接一家。市场不会长时间眷顾投机者,资本的理性回归,让一大批蜂拥而起的新概念餐饮迅速跌落。
寒冬之下,“西少爷肉夹馍”两年十五家店,速度不快,但稳健前行,并且实现各店全面盈利,B轮融资超千万美金,准备全国乃至全球扩店,欲与国际品牌并行于市场。
两年多的时间,产品和服务是西少爷最为倾注的,将“通过提供健康、美味、便捷的食物,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作为企业使命,产品标准极致化,服务反馈考核化,辅之“试吃”营销、专业化运营,大道至简,顺应大众需求,把握住了企业生存的根本,自然最后就创造了真正的市场机遇。
肉夹馍,本是西北地域小吃,过去的经营,多为街市小店。
而当肉夹馍遇上连锁餐饮,就变成了快节奏生活的便捷餐食。西少爷的创始人出身BAT工程师,编程中领会新科技下物与物的逻辑:当把一个微小的程序打磨成精品之后,在互联网上口碑传递,便会迅速应用到大批电脑中。如果把这个效应用在餐饮上,打造一个精湛的品类,也可以在全市场迅速铺开。
西少爷创始人对肉夹馍制作技术反复调试、提炼,耗费几千斤面肉料,历时半年多,研制出对准大众口味、讲究健康品质的配方。并且根据定期的试吃、体验反馈,配方“快速迭代、灵敏开发”,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在西少爷吃到的肉夹馍可能就是两天前的配方。正是不断把用户需求赋之产品,不断刺激用户兴奋点,西少爷肉夹馍便成了大众偏爱的餐食品牌。
每个肉夹馍要经过十几道精细、标准的工序,尺寸误差不超过3毫米;高蛋白面粉误差不超过3克;面饼烤制温度误差不超过2℃,烤制时间误差不超过5秒;冷饮、热饮温度误差不超过1℃;餐具材质婴儿级,用餐纸巾原浆无漂白……各类标准数字化、精细化,目的就是让用户拿到产品后感受到的是极致化的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何西少爷门店总有长龙排队,回购率高达84%的原因。